首頁 > 熱點評說
關注我們
學術橋-訂閱號
學術橋-小程序
學科專業結構調整應為高校內生需求

  學科專業結構和質量直接影響立德樹人的成效。近年來,我國高校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工作不斷推進。國家和各省市都在積極深化相關工作,推動高校主動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深化學科專業的供給側改革,全面提高專業人才自主培養的能力和質量。

  必須承認,目前國內高校學科專業結構整體上滯后于經濟社會發展的需求,這已經是各界公認的問題,產業鏈、創新鏈、人才鏈之間存在脫節也已成為廣泛共識。高校如何才能主動適應科技進步、產業升級、社會治理等需求,前瞻性地做好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及時乃至超前回應國家和社會需要,這是一個至關重要的問題。

  高校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的根本邏輯應該是什么?是在未來的評估中爭取更多優秀級別的學科、淘汰更多良好以下級別的學科嗎?現實中,有很多高校領導仍在按照這樣的邏輯考慮未來的學科布局。從國家督導評價改革的整體導向看,這種認識顯然已滯后于當前發展。

  不同大學有不同的學科生態,如果一味考慮學科在各類評估中的顯示度,就會導致資源始終注入強勢學科,但必要的支撐性學科卻陷入發展困局。最終,國家所提出的調整優化20%學科專業的要求會成為淘汰學科的“政策工具”。

  新一輪高校學科專業結構調整的重點是什么?

  政策導向需要淘汰的是社會需求明顯不足、畢業生去向落實情況過低,且不適應產業發展的學科專業。如果評估結果是優秀,但是整個學科專業已嚴重老化、落后,那么對這樣的學科專業便不能一味維持高投入。

  相反,如果評估結果不夠理想,但是相關學科專業培養的人才有很強烈的社會需求,人才培養質量得到社會認可,甚至相關學科和專業還處于緊缺清單中,就不能只看評估結果而輕易“下刀”。

  此外,還有不少面向未來而考慮新增的學科專業,必須有高度前瞻性的眼光,就更不能用短期內的評估結果進行考量。

  這一輪國家驅動的學科專業調整優化與以往并不相同。過去更多是為了治理高校學科專業建設“攤大餅”的現象,最終導致資源攤薄卻質量低下。但本輪學科專業調整優化的根本動力在于高校目前所設學科專業絕大部分與傳統產業發展相適應,知識體系和專業技能已不能適應當前的技術變革和經濟社會發展。

  也正因如此,這一輪學科專業結構的調整重點不能聚焦在“保留哪些學科專業,砍掉哪些學科專業”這樣的問題上。需求和質量雙重決定需要淘汰的才能被淘汰;對于國家和社會急需的學科專業,以及新興交叉學科專業,高校具備條件的可適當新增;對于大量傳統學科專業,則要根據產業和技術的升級,對學科專業進行系統改造。

  在這一輪學科專業調整政策中,市場和產業需求才是決定性的。政府引導應建立在科學分析市場和產業需求的基礎上,由此才能科學地提出引導性政策。高校則應該成為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的主體。

  在國家政策引導下,不少發展勢頭很好的高校已經建立起良好的學科專業結構調整機制,這種機制已成為高校學科布局工作的一部分,以及高校學科生態優化的重要變量。不過,仍有大批高校始終認為學科專業調整涉及復雜的利益問題,不敢真正動刀。

  高校學科專業結構調整本應是高校的內生需求。高校辦哪些學科和專業、怎樣進行學科和專業資源的優化配置,一定要根據市場動態需求和政府宏觀調控進行綜合考量?!霸鰷p并調”等措施固然是學科專業優化調整的重要舉措,但高校主動適應產業發展趨勢,對現有學科專業從需求、理念、標準、方法、評價等方面進行全方位評估,及時將相關學科專業發展的前沿成果、產業要求融入人才培養方案和教學全過程,也是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的重要舉措。

  高校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優化應遵循依法治校的基本原則。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屬于“三重一大”事項,要遵循規范的議事規則,也應當通過成文政策和制度形式做好調整工作,規避法治風險,不能因領導個人主觀觀點或好惡,以及學科資源配置博弈而隨意傷害弱勢學科。

  如果部分高校不能主動性、前瞻性地做好學科專業結構調整,那么政府很可能會配套強制性的政策措施,高校也可能因為這種被動而影響未來的公共資源投入。學科專業結構調整已經成為教育、科技、人才“三位一體”融合發展的重要抓手,高校應當將這項工作看作是事關學校未來發展戰略的“關鍵棋”。

 ?。ㄗ髡呦低瑵髮W教育政策研究中心主任)

延伸閱讀
特別聲明:本文轉載僅僅是出于傳播信息的需要,并不意味著代表本網站觀點或證實其內容的真實性。
如果作者不希望被轉載,請與我們聯系。
掃碼關注學術橋
關注人才和科研
五杀电影院-五杀电影网-最新上映大片,午夜剧,限制级,韩国伦理,微拍福利,不用下载播放器免费在线观看,手机在线播放的影视之家!